红安县红友机耕船有限公司
联系人:刘经理
销售电话:15387205866
办公室电话:13487058816
售后电话:15392727766
传 真:0713-5257719
Q Q:615767236
邮 箱:615767236@qq.com
地 址:红安县城关镇陵园大道43号(原三机厂)
水田烂泥齐小腿深,人畜难行,但一台台机耕船却如履平地。
7月30日上午,在团风县黄湖新区一片水田里,集中了省内外11家机耕船企业的产品。我省初次早稻生产机耕船作业比武在这里举行。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此次角逐中,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许绮川等农机专家,通过参赛机耕船的实际作业,考察了它们在安全性、整机性能、田间作业性能共3大类、11个小项的表现,提出技术升级是擦亮机耕船这块湖北农机“金字招牌”的当务之急。
“水田飞舟”大有用武之地
“与拖拉机比,机耕船具有效率高,购置使用成本低,油耗降低50%等优点,适合泥脚水田、湖田、冬水田等多种耕地,是优良的水田保护性耕作特色机型,有‘水田飞舟’的美誉。”许绮川介绍。
参加比武的20台机耕船,来自我省红安、仙桃、石首、江夏以及湖南等地企业,规格各异,最大的重1.5吨,最小的仅摩托车大小。它们在比武中的表现,印证了专家的评价。
来自红安的HY25F型机耕船,转向敏捷,在水田中来回穿梭,几分钟就耕耘了大半块田地。一旁的金驰JC489机耕船,速度上稍有不及,但在耕作深度明显不足。
据专家们现场计算,使用人工传统耕作方式,一人一天较多只能耕作1亩田,而使用机耕船每小时可耕作4亩田。我国现有水田面积5亿多亩,全国水田面积75%在南方,这是机耕船的主要市场。
“去年购买了一台HY-25F型机耕船,耕作40亩水田,感到毫无压力。”在现场观看的村民鄢裕章高兴地说。
比武开始没多久,红友机耕船厂家就接到了5笔购买意向订单。
省农机局副局长周立明介绍,机耕船已成为水田机械化的主力军,当前,全省约有5万台机耕船奋战在春耕生产第一线。
技术升级步伐亟待加快
比武结束,经过专家评审,红安县红友机耕船有限公司的几款机型分别夺得了直耕组和旋耕组的第一名。
周立明说,机耕船是上世纪60年代初源于湖北的一项重大发明创造。目前,湖北是拥有较多机耕船生产企业的省份。
然而,许绮川却指出,这次比武中,出现的机型虽多,但多数都是简易机耕船,技术含量较低。从企业自身和产业长远发展考虑,机耕船要提高技术档次。
他说:“如红友HY-25F型机耕船,拥有变速箱、齿轮传动、3档变速机构,适合大面积水田耕作,安全性舒适性大幅提高,操作手可以‘西装革履地去耕田’,代表了机耕船的发展方向。”
周立明表示,要擦亮湖北农机这块“金字招牌”,需要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技术升级步伐。举办此次比武,就是为企业搭建一个技术展示与交流的平台,鼓励企业加快科技创新与产品推广,促进企业做强、产业做大。
许绮川建议,对优良机耕船生产企业,应给予政策、信贷方面的扶持,推进企业战略重组,打造湖北机耕船驰名品牌。